就连路边的尸体比绿化带的植物还多。
人口死亡速度最夸张的时候在四月份。
因为缺少了官方的资助,大部分城市人无法适应这种生活,这些人在官方走后那半个月集体死亡。
得益于他们的集体死亡,邕城的物资才没有被庞大的人口瓜分,才让这两三万人坚持到陈帆避难所的建立。
避难所大门关闭意味着,未来整个邕城的活人只有这些了。
没有来避难所的个体,迟早熬不过去。
“郑洁,安排去三号馆看一下。”
得知陈帆要去三号馆,郑洁开始安排安保工作。
毕竟有两万多人,不提前安排没人放心陈帆前去。
农建文等核心管理人员,近10人一同前往三号馆。
从一号馆的地下通道,穿过二号馆,来到了三号馆的地下停车场,整个场馆就像一串珠子被地下通道串联着。
这样的结构作为避难所主体建筑真的再合适不过了。
当陈帆从停车场上到一层,立刻迎来了剧烈的掌声。
武装部动用了几十人把陈帆和他们隔开,人群站成一圈把陈帆围在中间。
所有新加入的幸存者住在三号馆的一二楼,出于安全考虑,二楼的人不允许趴在中庭围栏,那里有武装部的人持枪值守。
以至于二楼的人为了能更近距离见到陈帆的尊容,纷纷下到一楼等待。
等陈帆出现的那一刻,现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欢呼。
“陈先生好。”
“感谢陈先生。”
“陈先生万岁!”
陈帆站在人群中挥手致意,看着一张张因获得新生喜悦的面孔,陈帆内心远不如表面那般平静。
这一刻,他才真正意识到,自己做的事情是多么的有意义。
金钱、权力、美女在这种心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。
陈帆压了压手,现场立刻安静。
“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建设,三号馆的供水、供电、供暖于昨日全部完工,让大家久等了。”
所有人没想到陈帆的第一句话,竟然是略带歉意的向众人解释以前不是不收留他们,而是避难所还没具备那个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