恰是此时,皇帝的亲耕礼结束,接下来便轮到他们重臣参与其中。
都说皇帝不亲农事,其实这些重臣早已经过上养尊处优的生活,自然同样不懂得该如何去劳作。
好在,他们能够站到这个位置,无一不是聪明好学之人,自然亦会提前预习,从而知道该如何耕作。
王越倒是一个例外,当年跟胡大牛一起比试割稻谷,自然晓得该如何去犁田。
或许正是当年谪居的经历,让他明白底层百姓生活的不易,更加懂得皇帝花费巨资寻找宝种是何等英明之举。
到了播种环节,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。
自朱佑樘在弘治元年加入棉花种子后,此次自然而然地引进三种宝种。因一亩三分地的土地有限,此次除了种植三种宝种,仅仅留下了棉花、大麦和稻谷。
现在的《明》刊乃由谢迁兼任总编,亦是将这个变动记录了下来。
因朝廷增设农业部,所以播种环节主要是由刘忠和刘璋进行操作。
刘璋这个农业部左侍郎兼管这一亩三分地,所以他打起十二分精神,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种子种下去。
他的命运已经跟宝种深度地绑在一起,既因为寻回宝种而得到新土伯的爵位,亦是以农业部左侍郎的身份负责宝种的培植和推广。
只是在种植土豆的时候,他几番欲言又止,却是突然感受到一道刺骨的目光。
刘璋扭头望过去的时候,竟然看到苏灿正冷冷地盯着自己,只是待他想到细看的时候,发现人群并没有苏灿的身影。
“刘璋怎么回事?”
“他给老夫的感觉怪怪的!”
“听闻在美洲大陆遭了惊吓,迟点应该就会好!”
……
在场的文武百官注意到刘璋的反常举动,只是想到刘璋经历了两年的艰难险阻,亦是纷纷表示理解。
随着耕藉礼结束,皇帝的仪仗队便直接返回皇宫。
朱佑樘现在是这个帝国的发动机般,虽然中央和地方衙门都是各司其职,但重要的事情仍旧由他来启动。
自从皇帝入主西苑后,这里的格局亦是不断地调整。
养心殿的南边修建了内阁的独立办公点,只是现在对面又修了一个庭院,正是新成立不久的军机处。
任谁都看得出,皇帝设立军机处,既是加强国家军事的决策能力,亦是对一家独大的内阁进行分权。
军机处现在成员仅仅只有三位,分别是王越、赵承庆和张永。
王越自然没有任何的异议,若不是他是非词臣出身,而今都应该由他来担任内阁首辅。新晋的靖国公赵承庆依靠军功晋升,同样已经具备了资格,存在反对声音的是太监张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