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
夺嫡,永远是以血统传承王朝中,最黑暗,最血腥,最受人瞩目,又讳莫如深之事。
此中,父子反目,兄弟相残,这些常人眼中悖逆人伦的祸事,却是其中的常态。
并非皇家出生的人天性凉薄,只因帝位一事,天无二日,一步登天,一步地狱,几乎毫无中间地带。
诸多史家跟评论家,悉数一些著名的夺嫡事件时,都喜欢将其归结到父子关系,兄弟情意,以及野心跟大志。
实则他们忽略了最为关键的一点,夺嫡从来不是简单的父子跟兄弟之间的争斗,反而诸多依附在他们深厚势力的博弈。
谁人不想当开国元勋,哪人不想成为扶龙之臣。
一旦自身依附之主成功上位,迎接他们的将是无尽权力跟利益的回报,什么光宗耀祖,恩泽子孙自然不在话下。
成王败寇。
胜利者狂欢时,注定有失败者默默落泪。
不管多么开明跟英明的君主,上位后第一件事便是排除异己,一来是他们可以借此稳固自身的地位,二来资源总量是固定,他们想要犒劳依附己身之人,势必就要剥夺他人的利益。
帝王的无情,更多时候是被自己身后的势力所裹挟,不得不如此。
一旦他们心慈手软,妇人之仁,暴露出致命的弱点,依附己身之人,恐怕会偷偷倒戈。
等到尘埃落定之时,他们想要独善其身也会成为一种奢望。
纵然他们父子兄弟的血亲,有心留给他们一条活路,他们的追随者却会想尽办法扼杀一切的潜在威胁。
至于那些被打击报复,剥夺了利益的失败者,同样会心有不甘,绞尽脑汁想要东山再起。
两者就好似针尖对麦芒一般,唯有落一个你死我亡的下场,才能够真正的尘埃落定。
尊主赵国,三百年前那场实力悬殊到,几乎没有人预料到夺嫡之争中。
大皇子之所以对自己那个便宜弟弟,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,就是断定对方毫无威胁己身的机会。
当时,既无超人之资,又无王者之风,唯有一个名不副实的身份的二皇子,想要将已经几乎是储君,开始接触权力核心的大皇子取而代之,不亚于发动一场叛乱。
而且这场叛乱,还需要他以不足十人的队伍,对抗依附于大皇子,更终于皇权的所有势力。
但以纸面的实力来判断,如果说大皇子拥有一万的话,二皇子则是零,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
正是因此,从未将这个弟弟视为竞争对手的大皇子,难免有些轻敌大意,最终不留痕迹的着了对方道。
以常理来说,有父王的宠爱,群臣的支持,大皇子就算是犯下悖逆人伦的行径,也不是没有周转的余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