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零点看书>女师爷男主是谁 > 125.第125章(第4页)

125.第125章(第4页)

江浙一带历来文风鼎盛,历朝历代都是科举大省,而江浙的才子之多,也是举朝内外皆知的事情。在外名头响是好事,但这其中的苦大抵只有江浙一带的读书人自己清楚。

无他,读书人多了,竞争就激烈。

每逢大考之年,各省录选的贡士皆有定数,大省不过一百几十人,小省不过四五十人。别的省份看似录取名额不多,却是从百数乃至千数人中录取,而临到江浙却是数万人去争抢这有限的的名额,势必落第之人众多。

十年寒窗苦读,等待扬眉吐气,却屡屡落第。会落第不是因为自己才学不如人,而是苦于生在江浙。

尤其绍兴一带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,江浙的才子十之五六出自绍兴,可绍兴地窄民稠,严重的人口和土地比例失调,致使绍兴当地人比江浙其他地方的人更具有危机感。

他们极少会在举业上驻足不前,一旦不成,就会另谋其他出路。

什么才是其他出路?

教书经商乃是下层,上层当是以幕为业,谋求进身之途。

一来幕主多为官员,可结交权贵,如果幕主平步青云,身为幕僚自然前途不小。二来也提前可以熟悉衙门杂务,如有一日登科中举,是时自然事半功倍。

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一种风气。而时下人讲究乡谊,少不了会提携推荐亲友乃至同乡。就这么一个提携一个,渐渐形成气候,彼此又抱团垄断,甚至给人一种固有的观念——绍兴出师爷,天下幕客十之八九出自绍兴。

例如方家,就是很典型的师爷世家。

从本质上来讲,方家应该算是书香门第,不过第一代方家的家主比较务实,定下这样的规矩。家中子弟不可荒废学业,也不可荒废祖业,年过三十不能中举,就改行从祖业。

像方家这样的人家,在绍兴还有许多许多。

且许多官员也愿意请绍兴的师爷当师爷。

无他,绍兴的师爷在前朝就形成气候,直至今朝,甚至渗透到各地大小官署中,或为师爷,或为书吏。

曾有人云: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。

可见一斑!

请一个绍兴师爷的同时,其实也是请了他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。在官场上想要升官发财,光凭着做事可不行,也要懂得交际。如若你的上峰或者同僚的师爷是绍兴人,你的师爷也是,这样交际起来事半功倍,还能起到穿针引线之妙用。

而供这些绍兴人联络乡谊的地方,莫过于遍布各地的绍兴会馆。

方凤笙抬头看了看头顶上‘绍兴会馆’几个大字,迈了进去。

她今日出门没带知春知秋,只带了禹叔。

……

就在方凤笙进会馆时,一个车队从她身后的大街行过。

二十多骑拥簇着一辆马车,一看就不是寻常人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